
“十一”后第一个周末,有些原定的比赛取消了,全国仍有多场马拉松赛事顺利开跑。
经过一周多的“振荡期”,随着这些赛事顺利开跑,石头终于落地:马拉松还是可以办的,尽管办赛的氛围跟之前没法比。
前一段,体育总局运动医学专家定性马拉松为极限运动,不少业内人士和医学专家公开表示不认同。事实上,马拉松的“极限”是相对的,它既关乎个体健康,也涉及公共安全,不同专业背景自然会有不同的判断。
不过我觉得,跑马拉松是不是极限运动有待商榷,在当下,办一场马拉松,确是真正的“极限”运动。

精神
最近一段时间,听说各地的体育部门从上到下都心惊胆战,面对新形势,有点无所适从。箭在弦上,办也不是,不办也不是。
长时间,我们似乎习惯了主管部门对马拉松的“通知式”管理,忘记这世上还有一种文件叫做精神。新的“精神”已经传达给了全国各地,大家去自行领会。
越是这种模糊的“信号”,执行层的压力反而越大:既要响应上级态度,又要防止出事。
于是,许多城市陷入了“集体观望”的状态,甚至一些已经筹备完成的赛事,也被迫暂缓或“低调”举行。

事实上,马拉松的管理困境,背后有一条更深的认知鸿沟。
过去十多年,中国的跑步群体从草根爱好者成长为专业社群,赛事组织水平和跑者文化都已相当成熟,跑圈里有自己的标准、行业规范和意见领袖。
而在主办、主管层面,对马拉松的理解却完全是另一套逻辑。对跑者来说,马拉松是一场运动、一种生活方式;而在管理部门眼中,它是一个高风险公共事件,是城市治理的考验。
这种认知差异并非坏事,而是一个阶段性的必然。

极限
马拉松在中国的崛起,本身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。随着赛事规模扩大、社会关注度提高,国家意识逐渐介入,制度开始规范化、监管逐渐行政化。用官方的话讲,这叫“主体责任逐渐压实”。
久而久之,马拉松也从一项“自由奔跑的运动”,变成了一场不容出错任务。它既要展示城市形象,又要确保无风险,既要全民参与,又要零负面。
这种本是矛盾多重目标叠加,使办一场马拉松成了各地政府的“极限运动”。
换个角度看,误解或许也是了解的开始。马拉松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,本就承载着多元的期待——对跑者而言是热爱,对城市而言是荣誉,对政府而言是责任,对社会而言是秩序。

在这种多重意义的交汇下,误解难以避免。马拉松的很多问题,其实都是无解的。
它不是因为谁做得不好,而是因为这项运动天然就触及多方利益的焦点——跑者的体验、市民的生活、城市的形象、媒体的舆论、政府的责任,彼此交织,无法轻易分割。
管理部门这些年一直在“解题”,试图在制度与活力、安全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。但在现实中,他们其实是在跑者、市民、政府、媒体之间不断走钢丝,努力寻找共识与平衡点,但平衡点哪有那么好找。
每一场马拉松,其实都是一次社会协调的试炼;每一次风波过后,留下的不是答案,而可能是下一道更为复杂的题目。(胡平)
完成国际赛场谢幕战,陈清晨贾一凡无缘法羽赛女双决赛
北京时间10月26日,法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半决赛,陈清晨/贾一凡0-2不敌队友李怡婧/罗徐敏,无缘决赛。这也是奥运...
2025-10-27
李诗沣12遭安东森逆转,无缘法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
北京时间10月26日凌晨,法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半决赛,4号种子中国选手李诗沣1-2不敌2号种子丹麦选手安东森,无缘...
2025-10-27
复出首秀摘铜,奥运冠军组合隋文静韩聪夺中国杯双人滑铜牌
10月25日晚,2025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自由滑,时隔三年重返国际赛场的奥运冠军隋文静/韩聪摘得铜牌...
2025-10-27
开心麻花给《王者荣耀》拍电影!2028年上映
体育资讯10月26日称 王者荣耀合家欢动画大电影计划官宣正式启动,并释出“无限...
2025-10-27
兹维列夫20穆塞蒂进维也纳站决赛,取硬地300胜将与辛纳争冠
北京时间10月26日凌晨,ATP500维也纳站半决赛,2号种子兹维列夫以6-4、7-5战胜4号种子穆塞蒂,终结对其三连败,收获...
2025-10-27